第57章 大明的未来(五)
诉自己。其实,朱由检的知识来源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怎样把朱由检的知识榨出来,真正用到大明的发展上。 只要不问自己知识的出处,朱由检就赶到轻松:“现在大明火器局的工匠,全部参与火器的制造。只有让那些优秀的工匠解放出来,不从事火器的生产,而专门从事火器的研究,大明的火器才能快速发展。” “殿下,那些掌握技术的工匠不会将自己的技术教给他人。如果技术外流,掌握的人多了,他们自己的收入就会降低。”李春烨是兵部尚书,对火器局的状况和工匠的心态还是非常清楚的,大明的工匠一般都会保守自己的技术秘密,哪怕是儿子,更不要说异性徒弟了。其实大明的工匠基本上没有徒弟,除非他的男丁绝嗣。 “利益。他们不肯传授技术的原因,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。如果给他们更大的利益,他们当然会传授技术。”朱由检认为这不难解决,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,是体制,如果体制变了,能让工匠们得到更高的收入,他们自然不会垂青生产上的那一点点收入。 又是改变。李春烨自认不是改革的料,他也不知道大明应该朝哪方面改。 “此外,火器的进步,还要依赖与火器制造有关的技术和材料。例如火炮的炮管需要高质量的钢材,这就需要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。燧发枪的子弹需要大量的红铜,而大明的红铜产量不足,红铜主要用于铸币,必须发掘更多的铜矿。”朱由检也觉得惋惜,大明的土地上虽然有铜矿,如河北的承德、福建的上杭、安徽的铜陵,但与庞大的需求相比,远远不足,而且这些铜矿都属于低产矿,含铜量低,冶炼十分困难。 “究竟哪儿有铜矿?”挖矿是工部的事情,李春烨主管兵部,对矿场的位置不是很清楚。 “辽东、